答案1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6967.htm避暑山庄简介
TheMountainResortanditsOutlyingTemples,Chengde
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,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,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。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,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,距离北京230公里。它始建于1703年,历经清朝三代皇帝: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耗时约90年建成。与北京紫禁城相比,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,取自然山水之本色,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,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。
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(点击放大)
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,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,气候宜人,风景优美,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--北方,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,还可俯视关内,外控蒙古各部,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开始在此大兴土木,疏浚湖泊,修路造宫,至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建成36景,并建好山庄的围墙。雍正朝代暂停修建。干隆六年(1741年)到干隆五十七年(1792年)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,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,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,其规模壮观,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,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。
避暑山庄分宫殿区、湖泊区、平原区、山峦区四大部分。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,地形平坦,是皇帝处理朝政、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,占地10万平方米,由正宫、松鹤斋、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。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,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,有8个小岛屿,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,层次分明,洲岛错落,碧波荡漾,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。东北角有清泉,即著名的热河泉。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,地势开阔,有万树园和试马埭,是一片碧草茵茵,林木茂盛,茫茫草原风光。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,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,这里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众多楼堂殿阁、寺庙点缀其间。整个山庄东南多水,西北多山,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。
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,一派蒙古草原风光;东部古木参天,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。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,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,这就是外八庙,其名称分别为:溥仁寺、溥善寺(已毁)、普乐寺、安远庙、普宁寺、须弥福寺之庙、普陀宗乘之庙、殊像寺。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,吸收了蒙、藏、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,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。
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,这里,峰奇石异,林木繁茂,气候十分荫凉,比承德市区低4-5度,来此尽可体会避暑之情趣。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,园中有山,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/5。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、平原地带,相对等差180米,形成了群峰环绕、色壑纵横的景,山谷中清泉涌流,密林幽深。当年利用山峰、山崖、山麓、山涧等地形,修建了多处园林、寺庙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,一个叫“南山积雪”,一个叫“四面云山”。在亭子上远眺,山庄的各风景点,山庄外的几座大庙,以及承德市区,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,都可以一览无余。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“锤峰落照”,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,每当夕阳西照,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,故名“锤峰落照”。
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,因山就势,分区明确,景色丰富,与其它园林相比,有其独特的风格。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,建筑朴素,苑景区自然野趣,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,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。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,园内建筑规模不大,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、原木本色,淡雅庄重,简朴适度,与京城的故宫,黄瓦红墙,描金彩绘,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。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、结构和工程做法,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,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。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,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“以人为之美入自然,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”的传统造园思想,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,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,因山就水,顺其自然,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。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,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,享有“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”和“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”的盛誉。
避暑山庄之外,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,如众星捧月,环绕山庄,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。承德“外八庙”分布在避暑山庄东北面山麓的台地上,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,原有寺庙十一座,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、须弥福寿之庙、普乐寺、普宁寺、安远庙、溥仁寺、殊像寺。这些庙宇金碧辉煌,宏伟壮观。
避暑山庄一角(点击放大)
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(英文名称:TheMountainResortanditsOutlyingTemples,Chengde),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(II)(IV)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(编号:200-011)。
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:承德避暑山庄,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,位于河北省境内,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。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、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。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、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。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,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。
避暑山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
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避暑消夏和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。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曾经对中国的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。清帝曾多次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,对加强民族团结,扩大对外交流有重要的作用,是清代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乾隆帝在澹泊敬诚殿隆重接见杜尔伯特三策凌,封为亲王、郡王、贝勒;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,准噶尔部所属达什达瓦部迁热河,乾隆皇帝在山庄接见并建安远庙安抚;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众从伏尔加河回归,乾隆帝在澹泊敬诚殿隆重接见;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西藏政教首领班禅六世为乾隆皇帝祝寿从西藏来到承德避暑山庄,是中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;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台湾高山族首领怀目怀来承德为乾隆皇帝祝贺寿辰;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安南、缅甸、朝鲜等国使节来承德为乾隆帝祝寿,场面极为隆重、热烈;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,英国第一个正式访华特使马戈尔尼在这里受到乾隆帝的隆重接见。
避暑山庄曾目睹“康乾盛世”的辉煌与光荣,也经历了百年的耻辱与伤痛。1860年10月,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批准了《中英北京条约》、《中法北京条约》、《中俄北京条约》,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。1861年,叶赫那拉氏在这里与恭亲王奕欣联合发动“辛酉政变”,从此登上历史舞台。“一座山庄,半部清史”,避暑山庄的兴衰是清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。它记录了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,在清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